服务详情
肌腱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研究进展总结如下:
一、主要建模方法
(一)手术模型
大鼠跟腱横断模型
通过外科手术切断跟腱(右后肢第2、4趾深屈肌腱),采用6-0缝合线修复断端,观察肌腱愈合及粘连形成
优势:操作标准化,适用于生长因子表达与修复机制研究
兔肌腱损伤模型
日本大耳白兔后肢深屈肌腱切断并行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,术后石膏固定3周,模拟人类Ⅱ区肌腱损伤特征
特点:结合术后被动功能锻炼(2次/天),可平衡粘连控制与断裂风险
鸡屈趾肌腱断裂模型
三黄鸡第三趾趾深屈肌腱Ⅱ区损伤,评估不同频次被动锻炼对胶原排列的影响,羟脯氨酸含量为关键指标
(二)复合模型构建
基因干预模型:过表达JUN基因小鼠可引发肌腱纤维化,结合张力牵拉装置(12-15kPa)模拟力学负荷对胶原重塑的影响
多因素模拟:大鼠术后叠加机械应力刺激(跑步机训练)或局部注射TGF-β1,加速瘢痕形成
二、模型评估指标
形态功能评估
肌腱滑移距离测量(游标卡尺)与关节屈曲角度分析
超声检测肌腱连续性及血流信号分布
组织病理学
胶原纤维排列评分(Masson染色)、Ⅰ/Ⅲ型胶原比例(天狼星红染色)
成纤维细胞密度(HE染色)及α-SMA阳性细胞比例
分子检测
羟脯氨酸含量测定(比色法)反映胶原合成水平
TGF-β1/Smad通路激活状态(Western blo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