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详情
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操作注意事项
一、术前准备
麻醉与消毒
实验动物需提前24小时禁食、自由饮水,麻醉选择需确保深度适宜(如戊巴比妥钠),避免术中疼痛反射干扰操作
剃除手术区域毛发后,以碘伏或75%酒精充分消毒,预防术后感染
器械选择
明确止血钳型号及压力参数(如压满3扣、持续5秒后松开反复3次),避免因压力不均导致神经损伤程度不一致
使用钝头止血钳或持针器分离组织,减少对神经的机械刺激
二、术中操作要点
神经暴露与分离
切口定位需平行于坐骨神经走行,长度控制在6-8mm,避免过度牵拉周围肌肉及血管
钝性分离肌肉层时,动作需轻柔,避免锐器直接接触神经主干(如镊子夹持神经束)
损伤操作规范
使用显微剪切断神经时需保持断端整齐,残留股骨残端作为固定支撑点,维持神经自然张力
精确控制钳夹时间(5-10秒)及间隔(1mm),避免神经完全离断或止血钳滑脱
钳夹损伤法:
离断损伤法:
湿润保护
全程使用任氏液或生理盐水保持神经与肌肉湿润,防止干燥导致不可逆损伤
避免血液或分泌物污染标本,及时清理术野
三、术后管理
切口处理
逐层缝合肌肉与皮肤,再次消毒创面,防止术后感染
观察动物术后肢体活动状态(如足下垂、行走困难),评估造模有效性
功能监测
通过步态分析、热痛觉测试等评估神经损伤后的运动与感觉功能变化
术后定期取材检测神经再生标志物(如GAP-43、NF-200)表达水平